实验室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必读)

发布:2018-08-01 浏览量:46


一、火灾分类


依据《火灾分类》(GB/T 4968-2008 2008年11月4日发布 2009年4月1日实施)

火灾现场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大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   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塑料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主要是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可燃物,控制造成燃烧的物质基础,缩小燃烧范围;隔绝空气〈助燃物〉,防止构成燃烧的助燃条件;消除着火源;消除激发燃烧的热源。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四种:

l、冷却法:用水喷射、浇洒,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降到着火点以下,即可将火熄灭。因水取用最方便、最便宜,所以用水灭火是扑灭火灾最常用的方法。

2、窒息法:用二氧化碳、氮气、泡沫或石棉布,沾水的被褥、麻袋或砂子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空气和其它氧化剂不能与可燃物充分接触,使燃烧空间中的空气含氧量降低到16%以下,即可将火熄灭。

3、隔离法:将着火物附近易燃烧的东西撒到远离火源的地方,可将火灾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即可使火灾由大变小,直至熄灭。

4、抑制法(化学中断法):用含溴的、卤代烷化学灭火剂(如1211)喷射、覆盖火焰。这种方法是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夺去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泼性物质,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

 

三、灭火剂常识


常用灭火剂除水以外,还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均可分别用以扑救各种不同性质的火灾。使用灭火剂必须配置相应的灭火设备和器材,才能发挥其灭火效力,根据灭火剂的不同性能,正确地用到不同的灭火场合,才能迅速灭火。


常用灭火剂简介:

(一)水

1、水的灭火功能

(1)冷却作用:每公斤水的温度每升高1℃就会吸收 1kcal的热量,水蒸发潜热为539.9 cal/g,即每公斤水蒸发汽化时要吸收539.9 kcal的热量。当水与炽热的燃烧物接触时,在被加热和冷化过程中,就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迫使燃烧物的温度大大降低而最终停止燃烧。

(2)对氧的稀释作用:水遇到炽热的燃烧物后,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能够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并能稀释燃烧区的氧的含量,使燃烧区逐渐缺少助燃的氧而减弱燃烧强度。

(3)对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稀释作用:当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用水扑救的条件下,水与可燃、易燃液体混合后,可降低其浓度和燃烧区内可燃蒸汽的浓度,使燃烧强度减弱。

(4)水力的冲击作用:从水枪喷射出来的水具有很大的动能和冲击力,能冲到燃烧表面的内部,破坏燃烧分解的产物,使未着火的部分隔离燃烧区,阻止可燃物质继续分解,使燃烧强度显著减弱。

2、用水扑救火灾应注意的问题

(1)凡与水反应能够产生可燃气体及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救。如碱金属、轻金属、电石、熔化了的铁水、钢水等发生火灾的场合,严禁用水扑救。

(2)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如柴、汽油等油类〉的火灾,原则上不能用水扑救。

(3)直流的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粉尘〈如铝粉、锌粉、面粉、煤粉等〉聚集处的火灾。

(4)浓硫酸、浓硝酸和受热熔融的氧化剂发生的火灾,也不能用直流的水扑救,以免引起酸液发热飞溅伤人,必要时宜用喷雾水。


(二)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的水溶液通过化学、物理作用、充填大量气体(二氧化碳或空气)后形成无数小气泡(称灭火泡沫),当喷射出来后,漂浮、覆盖在易燃液体表面上,一方面夺取液体热量(吸热),使液体温度降低,蒸发速度减慢;另一方面依它固有的一定粘性,不易使可燃液体的蒸气穿出去,当液面气体被泡沫封盖以后便形成隔离层,使外面空气进不去,又因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还能起到隔热作用。

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又分为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推车式泡沫灭火器二类)和空气泡沫(或称机械泡沫)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是酸性物质(硫酸铝)和碱性物质(碳酸氢纳)的水溶液与发沫剂(泡沫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膜状体泡群。泡沫液是动物或植物蛋白类物质经水解而成。

泡沫灭火剂通用于扑救各种石油产品、油脂等火灾,也可用于扑救木材等一般可燃固体的火灾。


(三)干粉灭火剂

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沫。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设备中。灭火时,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中射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干粉颗粒能使燃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大量活性基团发生作用,使其成为不活性的物质。当大量的粉粒以雾状喷向火焰时,可以大量地吸收火焰中的活性基因,使其数量急剧减少,并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从而使火焰熄灭。

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


(四)卤代烷灭火剂(1211)

1211卤代烷灭火剂分子的卤素原子为二氟、一氯、一溴、它是一种常用的高效能新型液化气体灭火剂。其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干挠、抑制火焰的连锁反应,使用过程所需时间短,灭火时不污损物品,灭火后不留痕迹及灭火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这类灭火剂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五)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在灭火器中的,当从喷筒喷出时,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可从自身吸收大量的热〈每公斤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所需热量为13 kcal),导致液体本身温度急剧下降,当其温度下降到 -78 ℃时,便有细小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出现,对燃烧物有一定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灭火作用主要是增加空气中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成份,相对减少空气的含氧量,达到抑制火焰蔓延。

二氧化碳对绝大多数物质没有破坏作用,因此灭火后不留痕迹、无毒害,故而最适合扑救各种液体和那些受到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的沾污易损坏(如精密仪器、重要文件档案等)的固体物质的火灾。

二氧化碳是不导电物质,可用它扑救600 V以下各种带电设备的火灾;同时二氧化碳还具有一定的渗透、环绕能力,因此可以达到一般直射不能达到的地方。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扑救锂、钠、钾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的火灾;也不能扑救在隋性介质中由自身供氧燃烧的物质(如硝化纤维火药)的火灾。

 

四、实验室防火须知


1、坚持“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健全防火制度,制订防火措施,并定岗到人,逐项落实。

2、严禁使用非实验工作用电炉、电烤箱等电热器具;凡经批准用于实验工作使用的,必须确定位置、定点使用,周围不得存有各类易燃物品。

3、使用的电烙铁,要放在不燃支架上,周围不得堆放可燃物,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4、凡有变压器、电感线圈的设备,必须置于不燃物基座上。实验工作中同时启动的用电设备,其总的用电量不许超过该室所配电气设施的额定负荷,此外不准乱接乱拉电线。

5、启动各类设备,要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保管使用制度,不得麻痹大意。

6、各类实验用原材料等物品应妥善保管、整齐存放;废弃之杂品什物应及时清理,不准乱扔乱抛。

7、凡配备的灭火机等消防设施要确保完好,妥善保管,严禁挪作它用或随便挪位。

8、实验室各类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室各类灭火器材的效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知识,做到应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还应做到会报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材,会采取紧急避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