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上网 文明上网--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报告会举行

发布:2016-09-21 浏览量:30

新闻经纬讯  当一名同学将自己的银行卡放在一张“普通”白纸上时,屏幕上瞬间显示出他的名字、身份证号码、银行卡类型……用障眼法藏匿在纸片中的一个小小设备,竟可以通过NFC近场通信技术使芯片卡上的所有信息一览无余。台上台下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引起了全场观众一片哗然。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隐私还安全吗?

 

2016.9.21.png

 

9月20日,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之教育主题日,学校在西院会议中心301报告厅举办“威胁无处不在 攻防永无止境”网络安全主题报告,特邀请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网络安全专家,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负责人苑一时为现场师生揭秘了网络安全事故的真相,引导大家如何识别和防范。学校网络中心、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等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各部门负责网络技术的老师,3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

“青少年和老年人哪个更容易被骗?”““哪个性别更容易被骗?”“哪个星座更容易被骗?”“哪个属相更容易被骗?”……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一经抛出,就吸引了在场听众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暖场效果。360公司运用大数据统计得知,与大多数人的认知相悖,青少年的受骗人数多于老年人。而老年人一旦被骗,平均财产损失则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作为大学生,网络兼职和视频交友应格外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网络兼职中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陷阱。

 

2016.9.21.1.png

 

苑一时先生紧扣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运用身边典型案例和自己多年网络安全文明传播的经验,对网络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和舆情安全展开解读。报告会上播放了一组小视频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反思。视频中,“黑客”通过各种高科技设备成功模拟出具有迷惑性的电子控制信号,入侵了街边停靠的车辆、店铺里展示的电视、停车场的出入门拦……明明是个人的私有物品,却被“黑客”一件件控制,即使物品的所有者也束手无策。现场师生陷入思索,一片沉默。

苑一时先生介绍,从今年六月中国互联网网络发现状况统计调查可知,我国现有的网民数量已经多达七亿,移动端的网民数量也达6.56亿之多。从pc时代臭名昭著的“熊猫烧香”病毒,到“万物互联”的移动时代将隐私信息存储云端,网络安全经受着一波又一波愈加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各项防护措施也在更新升级。全球DDos攻击实时监控系统、全球APT实时监控系统、病毒木马疫情实时监控系统等管控着大众的信息安全,努力为受众提供着安全保护。

作为范例,苑一时先生揭秘了几个典型的网络骗术。近期引发社会热议的徐玉玉案件揭示了部分高校网站防护等级低的现状,一些储存有大量学生信息的高校信息网一攻即破,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肉鸡”;加之不需要身份验证的虚拟运营商提供电话号码,犯罪分子得以猖獗;冒充公检法骗取清华大学教授一千多万的例子同样暴露出虚拟运营商的弊端;网络上提供的相关软件可以对用户手机上显示的电话号码进行修改,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篡改为法院电话,犯罪分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法制部门的检察官、医院的医生、公安局的警察……,苑一时先生认为,纵有种种杀毒软件先进技术,安全防护防不住人们内心的贪婪,但理智谨慎才是最好的防护措施,学校及广大师生应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素养,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争当校园好网民。

师生们纷纷表示,网络是把双刃剑,安全使用是关键,平时将更多关注了解学习一些网络防护技能,谨防网络诈骗,加强防范意识不做网络空间的受害者,依法文明上网不沦为负面信息的感染者,传播网络文明争当网络精神家园的捍卫者。

据悉,9月19至25日为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其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学校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方案,充分发挥网络、横幅、广播、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推介宣传周有关活动,展播网络公益广告;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大检查和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组队参加“湖北省首届网络安全技术竞赛”,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营造安全上网、依法上网的良好氛围。